Loading...

產業新聞

Home / News

【陽明交通大學專欄】疫情下的急診:英國數位分流系統

2021/05/31  DIGITIMES

疫情爆發後,第一線醫療過載,台北聯合醫院工會發出「醫療崩壞在即,基層醫護向社會求助!」的聲明。疫情導致醫療體系過載,在世界各國已有無數經驗。醫療體系是疫情的重要防線,一家醫院發生群聚感染,就損耗了一份抗疫能量。但法律規定醫院不得拒絕急診病人,若病人紛紛跑到急診室,不僅導致醫院過載,也會成為另一個群聚缺口。

提升滿意度 分流系統降低30%急診量

英國在2015年的調查發現,醫師們認為大約有三成的醫院急診門診是可以避免的。若能事先提供病人相關資訊協助,並不需要急診。因此英國把既有的互動式疾病資訊查詢資料庫,這有點像我國的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,擴充成互動式網站NHS.UK,並作成手機版NHS App,協助病人了解自己的狀況。

NHS App更進一步與數位分流系統結合,在網路上透過行政人員及臨床人員的判斷後,協助民眾作精準分流,直接到相關的科別或基層診所,在疫情中不僅減少急診室的壓力,也獲得民眾高滿意度。

疫情爆發後,政府宣布民眾不得直接到急診室,而是需要先透過數位分流系統,由系統協助引導到最快能獲得診治的急症醫療單位,包括醫院急診部門及特別門診診所,以避免急診部等候室壅塞,促進急診部門有效人力管理。

由於英國災情嚴重,人力短缺,後期只能找緊急訓練短期間的人上場協助分流。民間業者也利用AI等技術,開發出自動化的急診數位分流系統。例如英國獨角獸公司Babylon開發的Ask A&E在疫情中表現的分流成效,比起人工判讀的數位分流,引導更少的人到急診室,分流表現亮眼。

台灣遠距分流系統 舒緩第一線醫護工作量

我國目前是有條件建立類似制度,主要原因是:雙北及部分重災區醫療緊繃,但其他區域的醫療機構可能是門可羅雀。而運作這套數位分流制度,需要有臨床人員協助分類。

如果重災城市的醫療機構已無法負擔協助分流的人力,可以透過遠距諮詢系統,由非重災城市的醫護人力協助分流,引導至適合的醫療機構;而分流時,要能讓分流者有足夠的病歷資訊以進行判斷。因此英國在個資保護法制上,允許該分流系統利用該民眾的電子病歷,此外需要執行者留心,民眾是在已行使同意權的情況下使用系統。

虛擬病房與NHS App Library 增加民眾參與度與好感度

英國另外有二項措施值得介紹。一是「虚擬病房」(virtual wards),在某些醫院亦有採用。虚擬病房是「在醫院外的病房」,目的在減輕醫院的病床壓力。例如經急診判斷為病情穩定者,就加上血氧飽和度分析儀回到家中或社區隔離設施,如防疫旅館透過遠距設備進行生理監控,有需要時再送回醫院。

另一項是NHS App Library的設置,這部分在「遠距醫療與監理沙盒:英國的防疫經驗」一文當中已略有介紹。Mobile Health泛指透過移動式裝置提供健康照護醫療服務的軟硬體或系統。這個領域在法律上的定位,是某些產品的主要使用目的不是為了醫療行為,因此並不一定會落入藥政機關(TFDA)的管轄範圍,其內容正確性、安全性、資安隱私等往往缺乏政府部門的把關。

英國的做法是由業者填寫資料後,由專業人員進行科技評估(technology assessment)的分類,並公布在NHS App Library網站,協助民眾進行選擇。其中有許多App是屬於心理健康、社會支援網路、焦慮與睡眠管理、兒童及青少年心理健康技能訓練課程等,有助於疫情中民眾心理的穩定性。

智慧醫療的最大功能,不只是提供更精確的診斷,而是利用機器的替代人力效應,在有限的醫事人力下,達到最大程度的醫療品質,這點在疫情期間尤為珍貴。台灣技術條件樣樣不缺,只要透過適當的整合機制,應可在疫情中發揮重大功效,減緩醫療機構的急診壓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