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ading...

產業新聞

Home / News

【黃冠凱專欄】醫療AI落地四大期 你在哪一期?

2021/03/18  DIGITIMES

醫療人工智慧(Medical AI)發展快速,無論是大型醫院,或是小型診所,又或是遠距醫療與行動健康的場景,越來越多AI輔助的應用出爐,即便不著痕跡,但已能讓人員對於科技的輔助有感。本篇將分析,AI導入的策略期、驗證期、應用期、放大期等4大時期的各層心法。

醫療AI有效運用,則需要透過醫院、學校與業界進行三方面合作,才能減少開發時間與成本,並且夠能進行醫療AI落地與產品化。黃冠凱攝

策略期:哪些人事物、資金必須盤點

醫院在導入智慧醫療的策略期,首先要針對無線網路與建築物動線進行盤點,因為不管是醫療儀器、生理量測設備、手環等,都要透過無線網路進行物聯網建立,才能將數據傳輸到相關平台。另外,在建築物動線方面,則是考量民眾就醫動線、醫療儀器設置等各項設備擺放位置,是否能讓整個就醫動線順暢,才能減少人力資源浪費、避免造成就醫動線不順暢,讓醫院可以在有限人力、物力建構最有效率就醫環境。

當整個無線網路與建築物動線基礎建設完成,就是要從「自動化上傳」著手,達到整個「臨床作業減化」與掌握「病人動態資訊」,第三階段則是進行「疾病變化預測」、「異常數據通知」系統進行各階段規劃。

在基礎建設階段需要資訊人員、工程人員、院方經營者進行相關無線網路、建築物動線規劃、資金投入。第二階段「自動化上傳」、「臨床作業減化」、「病人動態資訊」與第三階段「疾病變化預測」 、「異常數據通知」則需要資訊人員、臨床醫護團隊、醫院管理階層,組成跨團隊進行規劃與設計。唯有跨領域團隊思考,才能設計符合臨床單位實際需求的系統。

驗證期:導入過程中的微調實例與經驗分享

導入過程中,無線網路架構,需要針對各項設備連網、網路要求,進行設備更新,才能符合實際需求。此外,建築物動線則是需要針對急診、加護病房、醫療診間分布、抽血櫃台、檢查中心、掛號批價、醫療儀器等進行微調,減少民眾在醫院空間往返浪費,讓人潮避免集中在某個區域,造成民眾產生排隊擁擠。

第二階段「自動化上傳」、「臨床作業減化」、「病人動態資訊」與第三階段「疾病變化預測」、「異常數據通知」則是要針對「數據收集區間」、「異常值控制項設定」與「沙盒平台設計」要從這三個面向進行,才能收集對的數據。

通知正確時機點與平台,能有效將資料傳輸到醫院的醫療資訊系統,才能符合臨床醫療團隊需求,以及減化醫療臨床作業,才能有效讓醫療AI有效落地。

應用期:導入後的SWOT分析

真的在醫療院所運行之後,透過SWOT分析、醫療人員工作效率的衝擊與輔助狀態評估、教育訓練等過程相當重要。當醫療AI開始運作之後,需要經歷「紙本」與「電子化」共存階段,需要投入人力進行「數據區間收集判斷」、「數據正確性」、「資料辨識定義」。

這段期間需要臨床醫護團隊、資訊人員,進行相關「數據」與「沙盒平台」修正與定義範圍,並且需要找外部廠商、學術單位,由醫院、業界、學校進行三方面資源結合,讓醫療AI能有效落地並且進行產品化。

放大期:標竿學習與生態融合

不同醫療院所導入後的互相標竿學習、跨院生態融合、不同院同科醫師社群互動、不同院經營者之間的聚集和下一步思維與作法,都是醫療AI持續向前走的環環相扣過程。

國內醫療AI推動具有成效,則是以各醫學中心為主,如何有效導入不同醫療院所,則有賴於透過業界與醫院進行合作,將相關系統模組化、規格化,最後變成商品化,才能有機會將資源有效進行整合。

上述策略期、驗證期、應用期、放大期等4大時期的細節,都需要各單位從上至下的人員配合,以及有長時間的反饋與交流,以期能協助各單位的任務與服務,得到更有效率的推展與前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