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ading...

產業新聞

Home / News

看上台灣量產優勢 超音波新創MEDO.ai扎根東南亞

2021/03/18  DIGITIMES

在聽診器普遍的21世紀,很難想像過去幾百年來,聽診器從發明到普及的過程,而超音波又被稱為「視診器」,在醫療過程當中,同樣擔任醫師很重要的助手。加拿大生醫新創MEDO.ai,希望藉由雲端運算服務,搭配手持式超音波裝置,幫助醫療人員快速判讀病灶,提升工作效率和病人安全,也希望與台灣有更多探頭、PCB板的合作,甚至成為未來公司的量產基地。

手持式超音波 家庭醫師診斷工具更多元

台灣的佳世達、超象科技,美國的蝴蝶網路(Butterfly Network)都積極切入手持式超音波的領域,都希望讓超音波變得簡單使用、可攜帶,即有機會協助醫療深入居家、社區、偏鄉。MEDO.ai創新長與共同創辦人David Quail表示,團隊的軟體能夠整合非攜帶式與手持式超音波設備,滿足臨床使用者的判斷,數據儲存與分析需求。

在目前全球約莫90億美元的超音波市場來看,硬體的發展比軟體多一些,但團隊未來希望透過軟體訂閱制的方式,加入全球的超音波應用生態;目前這樣的服務歸於FDA第二類醫材管理,在2020年6月已拿到510(K)上市許可,未來在髖關節、產前健康檢查、肺部等應用也預計要申請證照。除了與加護病房(ICU)醫師合作以外,也與放射科醫師合作自動產生報告系統,應用於頸部結節的病灶應用。

走不一樣的路 技術門檻與數據品質為關鍵

之所以切入超音波領域,也是看到許多醫療影像AI團隊,都選擇電腦斷層(CT)、核磁共振(MRI)等領域,相對來說,切入超音波應用領域的新創,就比較少。當然超音波這題目也相當有難度,除了更高的影像品質以外,更加完整的解決方案也是做出市場差異的關鍵。

時序進入2021,中美貿易科技大戰持續,也使得許多企業紛紛建立多元事業基地,希望在提供在地服務的同時,也能夠降低貿易、關稅、生產地等因素對於企業營運的衝擊。MEDO.ai似乎也嗅到了這樣的戰略趨勢,在加拿大與新加坡都有設立營運總部。

David表示,希望透過新加坡的總部進而進入東南亞,也希望與台灣有更多探頭、PCB板的合作,甚至成為未來公司的量產基地。下一階段就要進行A輪募資的MEDO.ai,於2018年中創立,目前有20位員工,像是產品經理、遊戲產業背景員工、AI工程師,未來也希望有更多影像、視覺化、影像標住人員、醫療法規遵循(RA)人員、商業人才加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