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ading...

產業新聞

Home / News

評價生醫股要了解產業特性

2017/05/02

(來源: 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報導 2017-05-02)

瑞士大藥廠諾華(Novartis)本月6日宣布,從Lubris Bio Pharma取得治療乾眼症以及其他眼疾的產品ECF-843,而這個產品的初步價值,除歐洲以外的全球授權簽約授權金和未來的權利金,上看10億美元。

ECF-843是一種重組人類Lubricin蛋白(rh-Lubricin),這是在組織和組織間天然產生的物質,在二期臨床實驗顯示可降低眼睛的眼部異物感、燒灼/刺痛、粘黏、視力模糊,以及畏光等症狀,有效緩解中度到重度乾眼症病患的痛苦。Lubris Bio Pharma這家被估值高達300億元「小而貴」的公司,是總部位於美國波士頓的虛擬公司,研發團隊僅四名員工,專注研發Lubricin(人體內源性糖蛋白)。

對於這個引進ECF-843開發權利案,諾華全球研發負責人及首席科學官Vasant Narasimhan表示,ECF-843有望成為第一個可迅速緩解乾眼症症狀的處方藥物,可以為全球大約3.44億名乾眼症患者提供治療新選擇。

一家只有四名員工的新藥開發公司,卻獲得諾華青睞,顯示全球大廠對生技醫藥產業的評價邏輯,重視的不在當下是否賺錢,而是著眼於技術未來發展性為核心,換言之,就是公司發展的潛力與未來價值。

生技醫藥的龐大風險與失敗機率背後卻蘊藏爆炸性的價值,是最令人著迷的地方。

一般來說,國際專業藥廠進行新藥價值評估時,大多係針對新藥的全球市場價值進行評價,主要採用「淨現值法」,也就是以該新藥在未來專利到期前的獲利預估,扣除支出,使用某折現率,計算到某年的現有價值,作為新藥的價值計算基礎。

過去一年,台灣生技產業面臨許多瓶頸,生技類股表現不佳,跌幅高達25.46%,位居各類股之冠,產業市值蒸發1,800億元。更有甚者,上周(4月24日) 上櫃的小分子抗癌藥物新藥公司生華科及去年12月上櫃全球最大藥效評估模型設計公司中美冠科-KY皆面臨IPO當日收盤價跌破發行價格之命運,蜜月行情失靈,在在顯示台灣股市對於生技醫藥股的價值認同無法與國際同步。

事實上,在台灣資本市場,一家新藥開發公司從申請公開發行到完成上市櫃,與其他產業申請公司上市櫃無異,都必須耗費冗長的時間來走完成繁雜的程序。

過程中需有二家以上推薦證券商,由證券商進行多年的輔導、流程規劃與進度掌控;需有會計師對財務報表查核、內部控制制度審查;也要有律師對公司業務及程序進行適法性的評估;上市櫃前審議委員會對財務及業務嚴格檢視;主管機關更是高度監管。

在承銷價格的計算方面也非常嚴謹,包括以市價基礎法之本益比法及股價淨值比法、成本法之帳面價值法以及收益基礎法等進行比較測試,同時配合國際市場地位、產業未來發展前景及市場環境等因素來訂定承銷價格。生技醫藥股在主管機關如此縝密周延的上市櫃審查制度下,好不容易拿到入場資格掛牌上櫃,掛牌價格竟不獲投資人肯定。對照過去生技醫藥股曾是台股新興主流類股,並且吸引國際生醫業者紛紛來台申請掛牌而紅極一時的景象,令人不勝唏噓。

生物科技是小英政府選擇生技醫藥作為台灣未來的策略性產業,更是充滿機會的潛力產業;台灣醫藥研發人才齊聚,尤其臨床醫學和華人特有疾病的研究,在國際上已經名列前茅;反觀為台灣建立起「代工王國」美名的電子資訊專業代工,卻勞力高度密集,附加價值極低,更面臨紅色供應鏈激烈的價格競爭。

對投資人來說,新藥開發尚屬陌生領域,尤其國內新藥開發公司大多屬於中小型企業,資金規模小,加上新藥開發過程不但沒有獲利來源更需要不斷燒錢。倘若投資人用財務報表的數字來評論生技醫藥股,以評估電子業等其他類股的思維來投資生技醫藥股,那麼難免將落入買高賣低且隨波逐流的窘境。因此,如何使投資人更加瞭解生技醫藥產業的評價特性與發展潛力,使台灣生技醫藥產業與資本市場得以有效結合,是一個十分值得重視的課題。

(本文是鑽石生技投資分析室提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