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ading...

產業新聞

Home / News

新藥產業發展的省思與展望(下)

2014/08/29

(來源:工商時報 2014-08-28)

作者: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副執行長阮大同博士

以生技新藥的龍頭美國為例,生物技術產業(the biotechnology industry,包含醫療器材)在發展40餘年後,終於在2008年宣告整個產業界總合獲利。但主要使整個產業獲利的動力,來自美國兩家世界級的生技製藥廠,安進(Amgen)和基因生技(Genentech)。

2008年美國有44家市值超過10億美元的公司,因為絕大部分處於虧損狀態,其中120家公司握有少於6個月的營運資金。XOMA於1981年成立的美國製藥公司,至今已有33年的歷史。期間XOMA從未有一項藥品成功上市,公司亦未獲利,但如今仍然為一公開發行的上市公司。根據2014年8月21日的資料,其市值為4.5億美元,每股4.2美元。美國民間的資金不會長期支持一個沒有希望回收投資的公司,尤其是經過33年持續的檢驗。此一事實反映的是新藥投資的專業,亦是展現經營團隊的專業,但絕不是投機所造成的結果。

美國的投資者對新藥研發的性質及獲利模式有充分的認知,雖然藥物還沒有成功上市,但研發中的藥物經過不同臨床試驗的驗證,會有其相對應的市場價值,投資者能對其產品階段性的價值,成功機率及公司營運風險,做出專業的評估。相對的XOMA的經營團隊在經過33年,未能使公司獲利的情形下,必需說服投資者,他們在單株抗體的研發擁有前瞻性的核心技術,其研發計畫能與時俱進,隨著產品的失敗即時修正,並有後續的研發產品能創造公司的價值。在高風險的新藥研發過程中,能即時、負責的說明公司研發計畫及產品開發狀況,例如該公司已進入臨床第三期試驗,治療免疫疾病的產品Gevokizumab。

台灣新藥產業已進入產業化的深耕時代

2011年成立13年的Pharmasset,將其進行臨床第三期人體試驗尚未核准的C型肝炎新藥,賣給愛滋病藥物大廠吉利德科學製藥公司(Gilead Science),成交價為110億美元(新台幣3,300億),約為台積電半年的營收。由以上例子得知,新藥研發所產生的價值,非常不同於其他產業,一家看好的新藥研發公司的產值,雖然沒有現金的產出,並不亞於一家年營業額數十億甚至數百億的工廠。

以筆者淺見,以投資市場對台灣的新藥公司的評價(股票市值),其產品階段性的價值已被數值化,且已達數千億元的規模,台灣的新藥研發已經悄悄的產業化,將來勢必進入更專業及分工的深耕時代。若在台灣喊出客廳即工廠口號的加工出口時代,預言台灣將在半導體產業中扮演舉足輕重的地位,我想任何人皆會嗤之以鼻。

20年前若有人預言台灣將會有業者從事新藥研發,並且獲得投資者的青睞,也是同樣的不可置信。但台灣已經有20幾個新藥進入臨床三期的試驗,日前中央研究院翁啟惠院長接受雜誌媒體訪問時,預測其中一定會有幾個新藥將成功上市。歷經數十年的產業演變及挑戰,台灣不斷的銳變並證明她的潛力。雖然新藥產業與以往發展的產業特性皆不同,但鑑於現在發展的基礎及成果,應可樂觀的預期,台灣的新藥產業將會繼續成長茁壯,成為台灣重要的新興產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