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ading...

產業新聞

Home / News

嬌生、台大合作 台生醫再發光

2013/05/31

(來源:工商時報 2013-05-31)

台灣生醫能量發光再添一樁!由於肝炎研究聞名全球,嬌生(Johnson & Johnson)藥廠將於6月3日與台大醫院陳培哲、陳定信研究團隊簽署B肝新藥開發合作意向書,台大團隊將提供新藥開發的早期動物實驗和病理評估,顯示嬌生的B肝新藥開發將由台灣啟動。

中研院院士陳定信表示,此次合作案鎖定B肝新藥研究,主要是C肝目前的治療,光是在美國FDA臨床的新藥即有幾十種,但在B肝的藥品開發上卻不多,這是吸引嬌生藥廠來台尋求合作主因。陳定信表示,初步統計,全球B肝人口約3.5億人,亞洲就超過1億人,其中更以華人所佔的比例最高。以台灣來看,20年前,人口數是1,600萬人時,約有300萬人有B肝,比例不低,目前初估約有240萬人。

由於台灣對肝炎研究投入數十年,有相當完整的資料,也有自己的know-how,陳定信認為,嬌生此次來台合作,不僅只設一個實驗室或是臨床,而是全系列的早期研究,指標性意義濃厚,顯示國內在新藥開發能力上,早期案源的標的遴選已具備實力。

中研院院長翁啟惠認為,台灣在肺病、肝病的研究非常有國際競爭力,的確是最足以開發成為華人新藥的標的。

備受業界傳為美談的是台大肝病研究團隊,宋瑞樓、陳定信、陳培哲師徒三人的投入此領域,一門三雄打造了台灣肝病研究王國。

不是博士出身的台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定信,早年跟隨宋瑞樓教授研究,他發現台灣肝病的元兇是B型肝炎病毒,且發現B型肝炎病毒可由母親垂直傳染給新生兒,這是當時台灣B型肝炎最主要的傳染途徑。這些重大研究成果,促使了大規模的台灣肝炎防治計畫,讓台灣成為全世界上第一個大規模施打B型肝炎疫苗的國家。

而以肝癌、慢性肝炎研究見長的陳培哲,師承陳定信,這次的合作案,就是由陳培哲領軍主導,與嬌生簽署B肝新藥開發的早期動物實驗和病理評估合作意向書。

利多不斷的生醫產業,日前生技醫藥國家型科技計畫(NRPB)才與葛蘭素史克(GSK) 藥廠簽訂,啟動20多項疫苗等大型臨床試驗。


台生醫廠 接連走向國際

生醫產業與國際接軌漸具雛型,繼東洋、杏國、永昕都陸續和國際藥廠展開合作計劃外,友霖、因華研發中的新劑型新藥具有授權相,鑽石基金則啟動投資案,而SIC則將於13、14日公佈營運方向和遴選新藥和醫材投資標的。

另外,除了國內藥廠吸引全球大藥廠的策略聯盟外,國內外藥廠也有基於國內資本市場活絡,有意來台掛牌或投資。

目前除了哈佛大學精神科權威蔡果荃回台創立心悅生醫,並吸引健亞、富邦、國碩、中鋼等公司投資,心悅搶進精神分裂用藥「SR-01」亦可望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(FDA)認證為孤兒藥;原本預計來台掛牌的Epitomics(宜佰有康)公司後以1.7億美元被美國A bcam公司收購後,創辦人余國良也結合本土資金成立新藥公司來台上市。

至於本土廠商部分,友霖研發的抑制口水症新藥OP014,進入美國FDA二期臨床第一階段效果頗佳後,亦可望吸引國際藥廠爭取海外授權,而因華研發治療癌症的新劑型新藥D07001,也因是由針劑改為口服,在方便生下,吸引國際藥廠有意授權,成為國內藥廠第二波授權選秀新星。

另外,在看準國內生醫產業能量,日前才因技轉中研院包醣蛋白、醣晶片等系列產品專利成立醣基生醫聲名大噪的鑽石基金,也已啟動投資計劃。

鑽石基金規模達40億元,是由中天、台新、富邦和潤泰集團合資成立,該基金已分別在海外內相中投資標的。


新聞分析-生醫產業 打通任督二脈

生醫產業在台大陳培哲、陳定信肝病研究團隊與嬌生藥廠策略聯盟,啟動新藥合作開發機制後,此早期新藥開發即獲國際藥廠青睞的合作案,算是打通產業的任督二脈!

業界認為,配合CRO、臨床、生產和新藥上市,台灣藥廠已陸續和國際藥廠接軌,初步架構完整的生醫產業供應鏈。

除了最上游已有嬌生與台大合作、SIC找案源標的外,醣聯在動物實驗中的大腸癌新藥即以2億美元授權日本大塚藥廠。

最強的CRO臨床部分,2007年Parexel就以每股高達85元價格收購國際精鼎(更名為百瑞精鼎),2年前美商QPS也併購健亞生技轉投資的華鼎生技。

今年5月7日生技醫藥國家型科技計畫(NRPB)也與葛蘭素史克(GSK)藥廠簽訂CRO臨床合作意向書,在鞏固台灣亞太臨床研發中心的領導地位中,預計將掀起昆泰(全球最大CRO公司)、輝瑞、諾華等國際大藥廠來台合作。

另外,在人體臨床部分,杏國近日入股德國MG藥廠,主導新藥全球三期臨床主導,也被認為指標意義濃厚。

生產技術部分,我國已成為PIC/S會員國,吸引國際藥廠來台合作。

東洋集團董事長林榮錦認為,生產也必須創造技術門檻,例如東洋的微脂體生產技術,已獲原藥廠肯定,為了掌握自己的關鍵技術,該集團為國際藥廠代工的條件都簽有2千萬美元的賠償條款,也就是如果國際藥廠要轉單,就必須支付2千萬美元的權利金。

林榮錦認為,新藥必須全球化,而全球化須挑戰「黃金療法」,搶攻35%專利數據的利潤才能創造契機。國內藥廠陸續有新藥進入三期臨床,若掌握了關鍵技術,加上有產業供應鏈的整合,台灣的生醫產業能量是相當被看好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