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ading...

產業新聞

Home / News

2013看好製藥與原料藥族群

2013/02/08

回顧2012,台灣生技業20年來最大的上市櫃風潮,掛牌家數從2009年的39家成長至70家,總市值由710億元擴增5倍到4000億元。展望2013生技業發展,羅敏菁認為,生技股將從去年的無基之彈,轉變為有實質強勁基本面支撐的有基之彈!選股上,首選低基期的製藥與原料藥族群。

美國與中國分別為先進國家及新興國家的領頭羊,去年底同樣經歷了領導人的接班與改選。展望2013年,兩國政府所提出的醫療相關政策,將影響全球生技市場的發展。

預期美國歐巴馬將延續推行全民醫保的政見,但受財政赤字影響,政府醫保系統對於醫療產品價格將更為審慎,未來中低價產品將成為市場主流,在此趨勢下,大廠代工訂單有機會釋出;中國十二五計畫,則是針對生技產業訂出,預計在2015年生技業總產值將達3兆人民幣規模;而全球第三大的醫療消費大國日本,藥品市場年銷售約600 億美元,其中學名藥僅占20%,日本政府積極進行醫改,規劃將學名藥的使用率提高至30%,隨著台日簽署生醫產業合作備忘錄,包括美國、中國及日本所在國家紛紛展開各式的醫療改革,加上國際間多數原廠專利藥密集到期,各國政府在財政的困境下,仍將增加對學名藥的採用,有利於台灣原料藥、學名藥及醫材代工廠商。

製藥廠擺脫老牌包袱 強攻美日版圖

羅敏菁認為,由於台灣製藥公司在政府積極的輔導之下,除原先符合cGMP標準外,已有多家廠商取得PIC/S認證,隨著台灣已成為全球第43個PIC/S會員國,顯示台灣製藥品質和臨床試驗能力,均已受得國外已開發國家的認同,包括東洋、南光等多家製藥廠在內,均與國外生技大廠簽訂生產合作約定,經過多年的努力成果,製藥族群不該再被低估。

根據IMS的預估,全球2013~2015年專利到期藥物市值超過300億美金,而專利藥到期趨勢亦造成部份藥物短缺,其中又以針劑產品最為嚴重。由於近年FDA對藥廠審查日漸嚴格,許多歐美老舊藥廠及中、印藥廠因製程不符合最新GMP規範而面臨停產,使得專利到期後新舊廠商及生產廠房未能順利銜接,目前針劑類學名藥已有半數出現短缺狀況。

針對國際市場上針劑學名藥供不應求狀況,國內廠商紛紛投入,包括現有針劑藥廠東洋、南光及原料藥廠神隆、旭富等,皆陸續投入研發針劑類藥物並擴建新廠,其中學名藥廠南光、東洋拓展進度最快,2012年底已陸續完成產能擴充,今年有機會開始外銷,可望逐步轉型為外銷導向藥廠,長期成長潛力可期。

其餘本土老牌製藥廠也逐漸走向與國際藥廠合作建廠或結盟的路線, 共同開發國際市場,如杏輝(1 7 3 4)與日本大東製藥(DAITO)結盟投入癌藥研發搶灘合計逾13億美元的5項癌藥市場;南光(1752)則是獲得日本前3大藥廠的青睞,取得玻尿酸針劑代工訂單;健亞(4130)長期與日本第一三共藥廠合作代工製藥,並回銷日本。其他成功打入外銷市場的廠商,如永信(3705)的懸浮液劑,近日也取得美國FDA新產品許可,未來逐年營收都將有二位數成長。蘇州中化和台灣微脂體(4152)打進日本最大通路商調劑製藥的行列;生達(1720)可望與日本藥廠聯手至美國申請降血脂藥證;健喬(4114)技轉橘生的攝護腺用藥,未來也可望回銷至日本。這些老牌製藥廠原本的市場只在台灣,如今與國際藥廠合作,市場潛量增大,未來營收與獲利自然更有想像空間。

原料藥邁入黃金三年 業績透強誰與爭鋒

由於原料藥為製藥產業的上游,受惠於全球專利藥到期趨勢,國際學名藥廠擴大對於本土製藥廠的訂單,原料藥產業未來表現相對受到期待。

羅敏菁表示台灣的原料藥,在價格競爭上比日本便宜,品質及技術層次又比後起競爭者中國、印度來的好,許多歐美大廠紛紛來台尋找合作夥伴,也讓國內原料藥廠出現一波大成長,由於市場多以外銷為主,還可避免國內藥價的影響。

此外,在國際上輸往法規國家的原料藥,都必須受到GMP的規範,除了符合該國主管機構標準外,藥廠客戶也會定期查廠,以確定生產過程和品質符合要求。由於認證時間較長且嚴格,一旦通過認證,當然就可享有相對穩定的營運優勢。

雖然供應學名藥客戶長期較易感受下游降價壓力,競爭風險大,但台灣每家原料藥公司都各有利基,例如國內龍頭廠神隆(1789)積極切入新藥原料藥代工,目前已有4項產品上市,5項產品在臨床三期試驗階段;中化合成(1762)則以發酵和合成技術,專注在發酵型的原料藥;台耀(4746)則為全球維他命D衍生物的主要供應商;永日(4102)則專供消炎止痛藥;旭富(4119)專攻抗癲癇、帕金森氏症及類風濕關節炎用藥的中間體,亦有減肥新藥成功上市。原料藥廠打入新藥供應鏈成為產業重要轉捩點,將帶來5~10年以上的長期成長動能,為投資新亮點。

新藥維繫盤面人氣 醫材個別表現

至於新藥部份,羅敏菁認為台灣從20 年前已經逐漸投入新藥研發,在技術逐漸成熟後,逐漸有成功案例和國際藥廠合作並授權,並帶入可觀的授權金,包括智擎(4162)、台微體(4152)、醣聯(4168)等都是明顯的例子。2013 年仍有不少與國際接軌的生醫公司興櫃或轉上櫃,故生技股仍會受到投資者的持續關注;智擎與基亞的三期癌藥及醣聯的一期試驗結果也將於2013 年公佈,成功與否將牽動市場對生技股的信心與人氣。而醫療器材部份,包括隱形眼鏡與家用醫療用醫材每年營收均有不錯的表現,年成長率相對穩定。而生物性醫材,如膠原蛋白於醫美和關節治療上的應用為低基期,隨著藥證取得和市場滲透,成長率會比較顯著。

整體而言,由於未來幾年將有多種歐美暢銷藥品的專利到期,將釋出大量商機給學名藥廠及其上游供料的原料藥廠,可望帶動國內原料藥廠未來3 年營收穩步成長。學名藥廠自2010年開始佈局,申請專利藥到期後的生產藥證,因為藥證從申請到核發需1~2 年。羅敏菁表示,現在國內學名藥廠拿到藥證後,將陸續開工出貨,在明後年開花結果。不過她提醒,原料藥及醫材廠商以外銷為主,因此投資人要注意匯率變化對獲利的衝擊。

(來源:金融家月刊 2013-02-08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