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ading...

產業新聞

Home / News

連續創業老手 用矽谷腦袋賺高階醫材商機

2020/03/27  中時電子報

武漢肺炎全球肆虐,醫療用品從口罩、隔離衣,到原料藥,都因為中國是主要製造地而面臨短缺。不過,台灣有堅實的工具機產業鏈,立刻架起了口罩生產線;台灣還有高品質的防疫及醫療團隊,無論在確診或者治癒速度上,都展現出高效率。

台灣既擁有良好的製造業基礎,又有優秀的醫療品質,從產業發展的角度,一個長線的議題隨之浮現:必要的醫材,是否等同於戰略物資,國家必須保有一定的自給率?另一個現實的問題是:台灣的醫材企業能否既顧及國內需求,還能夠創新又獲利?

台灣醫療強項 最大優勢
如果兩者的答案都是肯定的,那麼由醫材連續創業成功的老手洪一平,以及兼具技術及創新思維的湯孝威兩人合作創業的苡樂公司,專門投資並輔導新創醫材公司,就是站在潮流上的創業思維。

洪一平年輕時代從醫材代理做起,1996年就創業,2004年和朋友共創常廣,緊抓微創手術大趨勢,供應手術需要的套管、器械。

洪一平的野心不止於微創手術,他認為台灣有最好的加工技術,包括射出成型、模具等。但只擁有傳產的好技術絕對不夠,「今天,同樣做一條水管,你拿去澆花跟拿去通血管,價值是差1萬倍」,湯孝威打了生動的比方,價值的差異就在於所挑的題材。

「發掘醫師在臨床上的問題,用更好的方式解決。以常廣創造現金流的方式,再加上益安IP授權的模式,投資這樣的公司,一定會賺錢。」洪一平的創業經歷,讓他體會到企業的獲利能力非常重要,創業絕不打高空,就是衝著獲利而來。以矽谷選題、台灣執行的模式,期望用台灣的成本拿下矽谷公司的估值,成了苡樂選擇投資標的的準則,「一定要賺錢」幾乎成為洪一平的口頭禪,而賺錢的標準,洪一平訂在至少是投資額的10倍起跳。

做好研發製造 行銷國際
苡樂的想法就是讓優秀的博士及醫師專注在研發,其餘包括建廠、製造、法規認證等,都由苡樂合作的專業經理人來執行,例如曾任職鴻海,擁有豐富及快速建廠經驗的黃道平;專長醫材法規、曾任成大前瞻醫材中心研究員的王俊傑博士等。

而當今的國際醫療大廠,多半不想製造硬體,如能好好運用台灣能量,做好研發製造,和國際大廠合作行銷,「讓台灣成為全球高階醫材的創新及量產中心」,這是洪一平、湯孝威的苡樂團隊最想完成的目標。